全球主流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民建会员齐崇峰:两会调研“中式正装”
时间:2020-05-21 05:02:07 来源: 环球电视网
分享到: 更多

——与两会代表共话“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020年5月两会前夕,民建会员、两会提(议)案《新时代正装》起草者、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秘书长齐崇峰与两会代表于安玲、石丽平和委员叶小文、韩庆祥、杨朝明等专家学者进行探讨,就“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中式正装”如何在体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海外华人华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再创辉煌征求意见和建议。

叶小文(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副主任)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中华民族从5000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中走来,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为中华文明注入深厚的伦理责任和家国情怀,赋予我们民族强大的统一性、内聚力和百折不挠的品格。一部世界史,四大古文明,为何唯有中华文明延续到今不曾中断,历经蹉跎不掩辉煌?他认为原因之一,就是家国文化的世代传承,家”在“国”中卿卿我我,“国”在“家”中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对家国文化有着最为顽强的文化记忆,最为深沉的文化认同。

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分享了他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他认为,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文化自信首先要文化自知。先要文化自知,继而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文化自信,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王杰教授还结合传统国学的精髓和要义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施路径做了分享。他指出,作为每一位中国人要多读书、多学习,才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的精髓思想挖掘出来,这样才能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故事讲好,让它在我们心目中焕发出一种璀璨的光芒。

杨朝明(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认为:服饰风貌标识文化身份,一个民族的服装蕴含了特定的历史传统、文化内涵、审美基调和民族特色,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在需要大力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国服”“正装”,“举办国服评选,推出中华正装”可以推动中华礼仪系统建设,唤醒中华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华民族须有自己的“国服”或“正装”,不少有识之士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杨朝明建议,举行全国性的“国服评选”,在国家层面上统一协调,精心组织,可以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统一研究部署,或通过“国服制作比赛”之类合适的方式进行评选活动,推出具有引导价值意义的“中华正装”(或称“国服”“华服”)。具体来看,比赛可通过地方推荐的形式,首先由地方选拔,逐级推荐,以推动各地关注“中华正装”问题,营造舆论氛围,形成探索热潮,推动文化认同;要立足于历史与时代的高度,各级比赛充分注意把握历史的长度、时代的宽度,吸收邀请服装、艺术、历史、文化等各领域专家参与,作为活动的指导与引领。最终推出一批优秀作品,作为“中华正装”的推荐方案。

曹金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推进正装“国服”,公职人员和知识界带头穿戴;作为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确定自己国家的主流服装“国服”,已成为中国外交界、经济界、文化艺术界、服装界、教育界、专家学者、官员及许多国人志士越来越关切的问题。现实中,大家都知道主流及代表服装的重要性,很多行业有自己特有的服装,如公安的警服、法院的法袍等;诸多学校也有自己的校服,一些企事业单位,也都设计制作各自的“工作服”。我们如此一个盈盈大国,难道在服装上就任其混乱下去吗?

建议认为,确立国服“正装”既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能增强广大国民荣誉感和自豪感,是一项益国利民的大好事,国家理应给予积极支持尽快推动才对。曹金萍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强化重视力度,尽快推进实施“国服”计划。“国服”及国民主流服装“正装”,属于新设立国家标志或象征的范畴,国家及相关部门、领导应从民族、国家、时代的高度来理解认识这个问题,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引以高度重视,把确定中国的主流服装“正装”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尽快下决心并行动起来,及早设计和推出中国的正装及主流服装“国服”。二、是正装“国服”的设计应举全国之力,全民参与。将正装“国服”研发列入国家重点项目,组织服饰专家、文史专家、外交家、艺术家等相关人员专题研究。广泛征求民意,既要尊重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国人风格等,又要与现代发展需要相结合,最大程度上使广大民众接受并喜爱,由国家权威部门发布,再经广泛引导推广被民众认可后,报请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通过实施。三、是国家公职人员和知识界人士应率先垂范。确认推动主流服装正装“国服”并非难事。只要国家公职人员和知识界人土率先垂范,特别是在重要场所带头穿戴,相信很快就能推广开来行成主流。在重要场合应穿戴代表中国主流和民族特色的服装,是完全应该和十分必要的。(曹金萍代表这段摘自澎湃网,部分有删节)

宋心仿(全国人大代表):是国服正装的热心倡导者,他曾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推行国服正装的议案。他指出,服装是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社会、文化、文明、礼仪特征的重要表现,代表着地位和尊敬。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印度有纱丽,越南有奥黛等等,包括我们国家历史上服饰是璀璨的,博大精深,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历史上中国的汉服、唐装、中山装等也曾兴盛一时。但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的同时,却把自己传统的东西丢掉了,在服饰上的盲目追风,导致缺乏主题、缺乏灵气,杂乱无章,实在有失风雅,有伤国颜。因此他建议,国家领导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国服的推广,把确定我国国服的主流服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国服的设计既要体现历史特色,也要有民族特征,还要有时代特征,因此未来国服样式的设计和筛选应举全国之力。

汪国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院长)提出:通过打造'中华国服正装',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塑造民族之魂,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民众的普遍共识。。"中华国服正装"是文化自信的真实表现。特别是两会代表委员及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引领国民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汪国新在《建议》中提出,要对"中华国服正装"加以制度保障,把"中华国服正装"当作一种"新常态"来推动,工作时间、正式场合首先要着中式正装。

洪卫国(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海外传播太极20多年了,感触特别深刻,因为我经常出席一些国家的活动,有时收到的邀请函上就写着请穿正装,那一瞬间就特别的忧虑,西装还是中国传统的衣服算正装?每一次我都特别困惑,直到今年两会的时候,崇峰秘书长知道我参加两会,专门送了一本书,就是他关于国服的建言献策,我觉得挺用心的,同时我给其他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分享了这个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何济海(商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服饰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组成部分,十分重要。以往在众大活动中提倡的着“正装”多数人认为是西装,而西装是西方文化的标志,并不能代表中国文化。在中华文化正在进行历史性复兴以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下,应该有自己的正装,以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张永谦(中共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在与人交往中都很重视礼仪,鲁培新同志就多次主持国家礼仪活动,他曾经在国外任大使,后担任我们的礼宾司长。我想说一句实实在在的话,国服的推广要有经济推动,要有热衷于民族情怀的社会人士支持。需要社会各界参与进来,参与到这个伟大的服装变革中来!

姚有志(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原部长、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前会长):就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这个题目扫描一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文化发展的脉络,来看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服装是文化的一个外在标志,它切实应该跟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从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强调文化的时候,有三个主题词,第一个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是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第三个是文化自信。

现代把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举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今天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旗帜的还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我们党讲的先进文化有两个理念,一个是对内以人民为中心,对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的一种体现。中国上下五千年,从祖源文化上就领先于世界,到了今天照样还是领先于世界。是世界先进文化的引领者,所以我觉得我们服装文化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也不那么简单,因为中国上下五千年改朝换代的过程当中情况很复杂,哪一个朝代的服装都不能简单的搬到今天来。在今天这个情况下,要设计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这种服装确实需要专家大胆的创造,大胆的想象。我相信我们专家们有这种智慧,文化已经推进到这一步了,既然掌握了先进的文化,为什么不能创造出更有中国气派,更具中国风格的服装呢?

彭林(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与会嘉宾分享了服饰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个自信归根到底是文化自信,自已要相信我们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没有文化自信,我们精神上就站不起来。对于时下国人崇尚西方服饰文化及节日文化的现象,彭林教授予以深刻批判。为弘扬传统文化,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行动起来,尽快研究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国服。彭林教授会上特别提出:“西装不是我们国家的正装”。

王亚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纺织考古部部长、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会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曾多次强调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服饰作为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对社会的经济、政治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叙着中国人的衣着服饰文化从发轫到举世辉煌的点点滴滴,半个多世纪的纺织考古科学发掘也呈现给世界一条服饰文化实物链,从辽宁发现的距今四万五千年左右的小孤山超细骨针到河姆渡的纺织机具,再到马山、马王堆、法门寺、尼雅、北京老山汉墓到江西靖安大墓等等一系列的纺织考古重大发现次次令人惊叹,鉴于脆弱的纺织品文物保存的局限性,中国服饰研究开创的奠基人沈从文先生面对我们研究复织的战国刺绣绵衣说:若能这样,成熟一件做一件,积少成多,有房子陈列起来就是“中国历代服饰博物馆”。

中国的传统服装留存不易,我们所能看到的每一件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缩影,今天的我们看到它们觉得美好,是因为它们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美好与自信。服饰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 是每个国民审美价值的体现,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传统服饰文化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让大家更热爱传统服饰文化,更愿意穿中国衣,做有文化自信的中国人。

刘延宁(国家战略研究专家、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从战略层面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差异进行分析,并就当前我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以及传承优势进行分析。她建议指出,实施包括服饰文化在内的中华文明复兴与传承,既需要中央层面自上而下政策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全民自下而上推动并最终形成国家战略的因势利导。

王炳义(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中心副主任、纪委书记)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饰文化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意义越发凸显,它不仅展示着外在的形象,反映着内在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彰显着国家文化和民族的风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000多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更深层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前,我们仍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梦想的蓝图已经绘就,必须要由行动才能照进现实,让我们携手共行,共同推动服装改革,展示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中华民族气派的中式正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付广军(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分别从人的基本需求、中国服饰文化振兴、中式正装产业发展等角度进行了论述。“民以食为天”,他指出:人的四大基本需求是“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可见穿衣是比“天”还大的事;“衣食足而知荣辱”,他接着论述了服饰文化,是在人们“吃饱、穿暖”后对“雅”生活的追求,是人们生活富裕后开始追求文化享受;“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最后,他从中国服装产业的现行规模,人们中式正装的巨大潜在需求等角度,客观描述了中式正装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前景无量,令人振奋。

鲁培新大使(外交部礼宾司原代司长、前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认为:“国服”是代表国家象征的服饰,是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的代表。“国服”也是体现了一国在外交上自信的姿态。从外交礼宾角度考虑,确立“中华国服正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国服”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是无言的名片,是无声的语言。中国是“礼仪之邦”,而服装又是体现礼仪内涵的外在显露。穿着有一国特色的服装更能彰显出一国的礼仪风范。中华服饰文化,就如同中华医学医药、中华语言文字、中华饮食文化等,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们应下功夫挖掘中国服饰文化的精髓,设计出中国自己的“国服”。中国要复兴,没有“国服”不可想象。中国应有自己的“国服”,从国家政治生活角度来看,更有重要意义。如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党的代表大会、人大、政协等国家政治性很强的大会上,国家领导人、代表们除少数民族代表穿民族服装外,如穿着有中国特色的服装,这会符合大会的精神。

高崇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巡视员):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国家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我们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须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国家的正装,不仅仅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服饰,更是一个国家发展历程中思想文化,艺术积淀的浓缩,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同国旗,国徽、国歌一样,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标志与符号,通过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新时代中式正装,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塑造民族志魂,已经成为我们新时代的需要和民众的普遍共识。

刘世能(北京市政府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结合产业园区的发展实践就如何发扬光大中华服饰文化做了发言。他表示,第一,推广中式服装,推进中华服饰发扬光大,要与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第二,我们要把中式服装的推广和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相结合起来;第三,中式服装推广要从产业化推进方面切入;第四,要推进中华服饰文化,要搞好顶层设计,打造有强大凝聚力干事创业的团队;第五,要推广中华服饰文化要用中国的产业政策引导、鼓励。

袁仄(北京服装学院教授):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着灿烂的服饰文化历史和传统。“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易·系辞下》)就是古人记录中国服饰与文明同步的见证。考古学家在距今大约5万至1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长约82毫米,直径约3.3毫米的磨制骨针,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重要著作中高度评价骨针的发现。骨针作为中国服饰最早的实证,开启了中华的服饰文化史。

从先秦到汉唐,从明清到民国,中国的服饰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服饰形态和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山装、列宁装和工农的装束成为新的时代符号。时至今日,“国服拉动内需,设计中华国服”……对新的中华国服的呼声日隆,对中华服饰文化传统的认识、思考、探究,业已启动。任重而道远,能在21世纪发掘新中华服饰文化的宝库,创造新时代的民族服饰,无疑是有挑战意义的。

齐崇峰(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秘书长、两会提(议)案《中华国服正装》、《新时代中式正装》起草者)指出:国服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服饰,更是一个国家发展历程中思想文化、艺术积淀的浓缩,同国旗、国徽、国歌一样,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标志与符号。通过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新时代正装,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塑造民族之魂,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民众的普遍共识。强烈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号召,全社会全民共同参与,以丰富中华服饰文化内涵为己任,在与时俱进中古为今用,力求在社会实践中推出既符合中华民族审美观,又凝聚中华民族旗帜与精神的国服正装标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服装是衣食住行中排第一位的,可见其重要性。然而,在我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大背景下,反应人文精神的服饰却没有代表中国特色的正装。在调研中也发现,现在学校里的孩子部分不愿意穿校服,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都急需推动我们的服装改革。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推进中国服装正装变革,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式正装走进新时代而努力奋斗。为推动新时代正装产业落地,组织专家将会赴各地进行产业调研,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伟大奋斗目标为宗旨。积极推动制造业升级及服装产业结构调整,挖掘潜力,扩大内需,共同推动新时代中式正装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齐秘书长自2011年约稿北京服装学院袁仄教授《漫谈中华服饰文化》一文载入《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该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王杰主编。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专门为该书题写书名。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担任顾问,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汤一介先生及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分别为本书作序,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副主任叶小文任编委会主任,现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等任编委会副主任。5月,策划“2011中华国服论坛暨《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首发式”在北京召开。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副主任叶小文以“国学与国服”展开研讨(此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传承、传播“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的征程中,时隔五年后,2016年12月18日上午,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领导干部学国学促进会联合主办,国城弦歌(北京)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第十二讲:文化自信·国学与国服暨《中华国服正装》务虚座谈会”在京召开。“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王杰教授发起的“领导干部学国学”系列活动之一,从2011年开讲至今在京内外已经举办了数十讲。会上中共中央党校资深教授张永谦,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原部长、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前会长姚有志,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外交部礼宾司原代司长、前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鲁培新,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促进会秘书长、国防大学教授朱康有,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秘书长齐崇峰等,先后探讨“我们国家正式场合穿什么服装”,重要活动接到邀请函,请着正装出席;会上专家指出:“我们国家的正装不是西装”。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中特别提到“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

2017年3月两会,由齐秘书长倡议并起草的提(议)案《中华国服正装》,由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申报。

2018年3月两会,由全国人大代表曹金萍、全国政协委员韩庆祥、海外列席代表洪卫国再次申报提(议)案《中华国服正装》。

2018年12月16日,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圆明园大讲堂:“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文化遗产传承中式正装”在圆明园开讲。会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巡视员高崇峰,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原部长、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前会长姚有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纺织考古部部长、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亚蓉,十三届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洪卫国,民建会员、《中华国服正装》起草者、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秘书长齐崇峰等专家,以文化遗产传承中式正装再次研讨。

2019年3月两会,由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海外代表陈平再次申报《新时代中式正装》提案;

2019年8月4日,《新时代中式正装》专家组成员: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秘书长、两会提(议)案《中华国服正装》、《新时代中式正装》起草者齐崇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所研究员杜丽英,第八、九届民建中央秘书长、成思危基金执行副主席张皎等应山东烟台海阳市人民政府邀请调研海阳毛衫产业园区并座谈;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组织部长于锁,副市长高中前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海阳市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借此为契机,申请能成为《新时代中式正装》产业园区,对海阳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升级,对海阳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战略意义。

2019年8月11日,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圆明园大讲堂:“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式正装》研讨会”在北京圆明园举行;会上商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何济海致辞,外交部礼宾司原代司长、前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鲁培新,国家战略研究专家、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王杰,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付广军,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世能,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秘书长、两会提(议)案《中华国服正装》、《新时代中式正装》起草者齐崇峰等专家先后发言展开研讨。

2019年12月28日,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2019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暨《新时代正装》产业推进会”在北京京工时尚创新园召开。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副主任叶小文,外交部原代司长、中国前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鲁培新,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中心副主任、纪委书记王炳义,民建会员、《新时代中式正装》起草者、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秘书长齐崇峰等专家研讨。

2020年5月7日,应福建福鼎工业园区管委会邀请;民建会员、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秘书长、两会提(议)案《中华国服正装》、《新时代中式正装》起草者齐崇峰一行疫情后响应中央提出的经济复苏,挖掘潜力,扩大内需,推动制造业升级并实地调研《新时代中式正装》生产基地事宜。

经过多位专家多次研讨座谈、调研并连续两会申报提(议)案,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新时代正装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的共识。相信在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和积极参与下,新时代正装在未来将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并会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中堪当大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 admin
新闻推荐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