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JIANG理性发展进行到底”为主题的酱酒理性发展论坛,旨在共同探索酱酒产业理性发展之路,解锁酱酒产区风格特色,促进酱酒产区区域化、特色化发展。
7月31日,由华夏酒报社、中国酒业新闻网主办,北京华都酒业联合主办的,以“JIANG理性发展进行到底”为主题的酱酒理性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本次论坛,旨在共同探索酱酒产业理性发展之路,解锁酱酒产区风格特色,促进酱酒产区区域化、特色化发展。
此次活动,大咖云集。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著名白酒专家季克良,北京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德春,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比利时布鲁塞尔烈酒大赛4届大赛评委程劲松,著名白酒专家、吉林省酿酒协会白酒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武举,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著名白酒专家、中国酒业协会国家特邀白酒评委、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吴天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白酒研究院执行院长欧阳剑,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会长薛剑锐,北京酿酒协会秘书长傅长龙等专家及行业协会负责人等40余位嘉宾以及40多家媒体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
同时,北京华都酿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国家级白酒评委朱华,北京华都酿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工艺技术研发资深顾问郝忠,古贝春集团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赵恩国,潍坊市政协委员、山东秦池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伟,花冠集团副总经理、山东酱贵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甄勇,贵州糊涂酒业集团糊塗酱酒事业部总经理孟宪彪,河北琢酒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杨文军,贵州民族酒业集团总经理、知酒堂公司董事长王超丽女士等企业代表悉数到场,共同探讨酱酒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酱酒多元化发展,融入理性思考
随着酱酒产业不断发展,关于酱酒的深入探讨也进入了新的层面。
王琦指出,产业发展应强化产区建设,打造多元化的行业生态。同时,产区建设也是中国白酒的文化表达、品质表达的重要方向。但是过去由于历史原因,酱酒的产区更多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概念,而非在一整套标准体系支撑之下的品质表达。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酿造出具有区域特点、个性突出、满足人民美好需要的酱香美酒,使酱香酒的市场越来越大,消费人群越来越多,让酱酒产业走上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如何实现酱酒产业的理性发展,已经成为业内外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各产区企业的技术改革有所突破,为产区酱香型白酒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高景炎指出,当前酱酒行业需要消费者看得见、记得住,可以明明白白消费的优质产品。
同时,高景炎呼吁:“希望我们的酱酒企业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思想再解放一点,像清香型、浓香型的酒厂学习酱酒一样,学习清香、浓香酒的工艺所长,为己所用,来生产开发酱香为主,两香、三香、更有特色、差异化的优质白酒。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把酱酒产业做优、做强、再做大。
谈及酱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季克良在发言中指出:“现在酱酒的发展是解放以来最好的时期,大量的资本进入了酱酒行业,这一方面托起了酱酒的产能大盘,从过去的几千吨、几万吨向几十万吨的方向前进,这特别鼓舞人心。很长一段时间,酱酒行业都处在小众化的状态,知名品牌不多,产量不大。现在有这么多资本进来是好事,但是我感到,在产能扩大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才问题、技术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老酒的问题,老酒和新酒的比例也很重要。要把这些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问题处理好、协调好。”
最大限度的理性思考与探讨,为酱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如今的酱酒产业正面临着全新的局面,对此,吴贤国表示,无论从酱酒发展历史还是现状来看,酱酒产业早已不再局限于贵州茅台,从西南到东北都拥有完整的酱酒产业基地,也有了完整的技术传承和发展体系,所以我们不能把酱酒整体和某一个地域关联并标签化,而是应该向消费者宣导不同地域的酱酒各具特色。
资本与消费或成为酱酒发展重要一环
近年来,酱酒热已经成为酒行业内重要的讨论话题。消费热潮作为本轮酱酒投资热潮的基础,在酱酒产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华在主题演讲环节指出,酱酒将在中国“消费升级”及白酒“味觉革命”的背景下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有4亿新中产阶级崛起,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随着消费升级,酱酒独特的风味和稀缺性正好成为一个新的白酒消费需求。所以我们认为消费升级带动了酱酒热,中国酱酒普及时代即将来临。一方面中国酱酒进入了品质消费时代,酱酒消费正呈现规模化增长,另一方面从过去几年行业的发展来看,茅台酱酒培育的酱酒高端消费群引领了酱酒消费群体逐步扩展。
2020年酱酒营收行业占比达到27%,已成为仅次于浓香型的第二大白酒品类,今后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状态。程劲松坦言,以酱酒为代表的中国白酒,利润占比很高。
酱酒产业不断发展,利润率不断创造历史新高。资本随之而来,这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柏文喜认为,从宏观经济领域来看,双循环模式带来产业结构的重构和国内市场机会的转移,大消费领域将成为资本的重要迁移方向,而其中的白酒,尤其是酱酒将是资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中举行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华夏酒报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就打造酒类生产经营的制度体系、信用体系、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重大活动保障监督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共建。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双方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未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实现优势互补,深化合作领域,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产区特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此前,不少酒企针对酱酒产品进行了新一轮研发。至此,各酱酒产区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产区建设和工艺革新或将成为酱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此次活动的对话环节中,主办方邀请到了山东、吉林、贵州、北京等相关组织、机构、学府领导,就产区特色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由欧阳剑主持。
作为传统的酱酒产区,贵州在酱酒产业中有着先发优势,并对当地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发展带来了利好。吴天祥表示:“一是酱酒产区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糯高粱基地建设,正是糯高粱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农户的增收;二是促进了就业,我们都知道酿酒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酿造到包装、营销,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酿酒业的发展解决了就业问题;三是解决了人才的培养问题,在贵州产区,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茅台学院、贵州食品工程学院都设置酿酒技术专业,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四是促进了促进了临近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茅台产区也促进了习水产区的发展;五是促进了酒旅融合、文旅融合,以及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与贵州不同,山东作为白酒消费大省,在过去的酒水生产中以浓香型为主,随着酱酒热潮来临,由消费热潮带动的产业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薛剑锐指出,酱香型白酒在山东过去的销量只有5%多,除浓香型酒外,10%左右的人喝清香型白酒。酱香热之后,山东省是全国最热的区域之一,很多消费者从过去消费浓香型白酒向消费酱香型白酒转移,这一转移十分迅速。
张武举则指出,从品类经营来看,酱酒产品在东北区域较为热销,由于起步较晚,在发展上仍有差距。但东北酒类企业有信心以及决心把更为精细化的技术应用到酱酒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中去。
上世纪“八大名酒进北京”,茅台相关技术人员多次赴京帮扶相关酿酒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使得华都酒业完整承袭了茅台的酿酒工艺。
傅长龙表示,华都的迅速发展,对昌平区域的就业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为当地居民实现增产增收有着强大的拉动作用。
7月31日下午,与会嘉宾前往北京华都酒业进行技术交流并举行了北方酱酒思想研讨会闭门会议,近10家酱酒生产企业就产区发展方向、技术改造等话题展开了探讨,用实际行动将“JIANG理性发展进行到底”!
环球电视网-看环球 知天下 版权所有 企业邮箱:abc@hqtv.com
免责声明:环球电视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著作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邮箱:413527086@qq.com)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